同一类制造业热点项目,一哄而上、多头建设,以往这一情形经常在各地出现,不仅造成重复投资、市场竞争加剧,而且会影响区位优势、特色不明显。这一局面,在衢州将得到有效改观。4月11日,记者从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获悉,《全市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市县统筹联动落地机制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印发。
“柯城光电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5亿元,建设手机触摸屏、液晶面板、柔性线路板、导光板、显示模组、背光LED器件等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建设,亩均投资强度500万元左右。项目一期计划投资约5亿元,租用柯城区航埠镇原浙江佰意智造服饰有限公司场地约94亩,其中现有厂房2.4万平方米;二期计划投资约15.5亿元。下一步,衢州市相关部门将兑现企业的首笔产业基金及装修补助相关工作。”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市县统筹联动落地机制此前已付诸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据悉,自1月28日全市第一批制造业招商项目市县集体会商会上的项目交办以来,全市上下已形成了月度梳理、定期会商、适时督查的项目长效推进机制,各区块明确目标、协同配合、持续发力。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进程缓慢,但是总体项目进度保持着稳中求快的良好态势。4月7日最新统计,15个交办项目中,正式签约项目2个,拟新提交决策项目2个,有序推进项目7个。包括OLED载板、3D车载盖板玻璃等项目,年产10万KK半导体封装项目,BOPP膜生产线项目,年产10000吨间位芳纶纤维、2000 吨芳纶纸项目,年产1亿件LCM(液晶显示模组)及终端产品项目,分别在柯城区、衢江区和龙游县加速落地。
为深入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要素资源,优化全市域产业布局,加快招商引资制造业项目落地转化,实现市县联动,信息、空间、要素、服务等四个统筹,推进市县产业协同发展,《全市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市县统筹联动落地机制实施方案》规定: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在产业空间规划上的协同性,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要素保障等情况,明确各区块的产业定位、发展方向、招引目标,推动各区块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形成全市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推动产业聚集集群。对市本级获取的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符合各县(市、 区)主导产业定位的,原则上落地相应区块。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各县(市、区)共计12个主导产业,其中制造业10个,分别为柯城区的轴承智能装备,衢江区的通用高分子有机材料,龙游县的碳基纸基新材料、精密数控和轨道交通装备,江山市的智能家居、智慧能源装备,常山县的高端装备零部件、“两柚一茶”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开化县的糖醇产业和有机硅材料。市本级六大产业链向县(市、区)延伸,其中:光电一体化产业延伸至柯城,物理加工型化工新材料产业延伸至衢江,含氟聚合物、光伏、特种纸产业延伸至龙游,动力电池、电子化学材料、光伏产业延伸至江山,精细化工、特种纸产业延伸至常山,硅材料、光伏产业延伸至开化。对各县(市、区)获取的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符合其他区块主导产业定位的,原则上应流转至相应区块。
统筹制造业项目布局。建立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市县统筹联动落地机制,市招商中心对统筹项目提出落地布局建议,集中统一报送市委市政府进行分类统筹。市领导定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布局进行统筹。
统筹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特别重大的项目视情况随时召开。固定资产总投资10亿元(含)以下的制造业项目,由市招商中心牵头统筹;固定资产总投资10亿~100 亿元(含)的制造业项目,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统筹;固定资产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统筹。
更为重要的是,衢州市加强资源要素调配加强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全市域调配,优先保障重大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需求。土地保障上,智造新城滚动保持不少于5000亩的工业熟地,各县(市、区)滚动保持不少于2000亩的工业熟地。能耗保障上,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全市统筹。资金保障上,衢控集团牵头负责全市产业基金统筹。
政策同时明确:强化项目动态管理,对纳入统筹的招商引资制造业项目,各区块每月报送对接进度,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每月汇总上报,协调问题困难。对已签约项目实行自动销号;对因政策洽谈或投资主体原因难以深入的项目,说明原因予以销号;对因工作不负责、对接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等主观因素造成项目进展长期停滞、项目流失的,按照“十条军规”对区块和个人进行通报。(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