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杨锡畅 郝亚鑫 通讯员 钱旺)初秋的昭通市大关县,俨然一幅竹乡画卷。大关县拥有101.5万亩竹林,如何利用好资源,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竹子一样节节高?
欧贤芹在指导村民制作竹制家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8年,原本在外务工的欧贤芹夫妇俩回乡创业,在木杆镇银吉村流转了4800亩筇竹林采笋,并成立了大关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动融入大关县“一县一业”筇竹产业发展,主要利用筇竹的特点优势,研究和加工筇竹工艺品及筇竹原竹家具。
近日,在大关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用竹材打造的全套家具古典雅致、独具美感。欧贤芹介绍:“最近,茶桌、椅子和毛笔等产品都是供不应求的,大家正在全力以赴赶订单。”
村民在制作茶几
短短几年时间,大关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先后申请了9个竹工艺外观专利,生产的沙发、茶几、椅子、竹帘、毛笔、拐杖等50余种产品远销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北京等地。
竹材的加工工艺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如今,用筇竹制作的一把椅子可以卖出数千元的高价。“竹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可以卖到10元钱一根,我们每年要收购约30万根筇竹。”欧贤芹说。
村民在制作椅子
竹材加工企业延伸了筇竹的产业链,也拓宽了老百姓的致富路。工人陈元现说,因自己身体残疾,原来外出也仅能打点零工,而现在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就能有固定收入。“我每个月仅工资就有近4000元,加上自家还种植有筇竹,总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经过4年多的发展,大关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259人,厂房面积从120平方米增加到2100平方米。2021年,合作社实现产值750万元。在竹产业基地管护和竹子工艺品加工生产环节,合作社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带动务工群众年人均收入增加5万元。
村民在制作拐杖
欧贤芹介绍,随着筇竹工艺品订单源源不断,为了扩大产能,在大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在大关县城附近新建了一个9000平方米的筇竹加工厂。她说:“新厂11月底就可以正式投产,将提供近200人的就业岗位。今后,我们还将结合市场研发更多新品,让大关的筇竹工艺品和家具走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村民在制作茶几
责任编辑:马萧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