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每到年底,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要面临“年终考试”,为一年的工作“交上答卷”。自上而下的年终考核检查,本意是对各地、各部门全年工作进行回顾,对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盘点,以便更好地开启新一年的工作。初衷虽好,但部分地方、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走形变样,年终考核演变成了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较量、一场地区、部门间材料的花拳绣腿式比拼。迎检资料看起来花团锦簇,实则徒有其表,只要考核方式稍稍改变,便慌里慌张、毫无底气。这些本该抓在日常的工作,非要压到考核前才突击,这不仅体现出工作的不用心,还充分暴露出作风不实的问题。考核是指挥棒,也是放大器,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要想从根源上改变“临阵磨枪”的迎检陋习,关键还得靠考核方发力,切实转变思维和方式,从多维视角为工作“把诊问脉”,在“建、阅、查、盯”等方面下功夫。
“建”全考核体系。考核应有度,过犹不及。科学的考核体系既能引导干部找差距、挖潜力、提质量,又能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和导向。体系的设定应坚持“跳起摸高、梯次递进”的原则,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及跟踪考核等多维考核体系,从源头上避免“一次考核决定一年工作成效、平时工作做得好不如考核表现好”的问题,防止“材料政绩”架空“真抓实干”,让干部从堆积如山的迎检资料中解放出来,自觉戒除临时抱佛脚的迎检心态。
“阅”准迎检资料。迎检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工作开展的成效,但过分依赖迎检材料,简单将有无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就易掉入“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圈套。资料的查实关键还在于严加甄别,考核方要独具慧眼,把“平时收集”还是“临时造假”的资料识别出来,挤干“花心思”“打算盘”的水分材料,切实纠正阵仗声势大、层层听汇报、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等做法。
“查”细工作成效。考核工作要从“依材料论成败”的形式主义误区中走出来,深入干部职工及服务对象中探实工作动态,全面客观掌握工作开展成效。要多走基层一线,少走“经典路线”;多看急难险重,少看“面子工程”;多听接地气的土话,少听居庙堂的报告;多访随机人员,少访指定对象。在“走、看、听、访”中查思路、摆事实、寻案例、找短板,全力破解工作经不起追问,成效看不出差异的难题,杜绝“重痕迹轻实绩、重显绩轻潜绩、重过程轻结果”的考核倾向。
“盯”紧跟踪问效。考核的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工作的持续推进,切不可虎头蛇尾、一考了之,常态跟踪问效也很重要。要盯紧工作过程,强化结果运用,对重点指标及时跟踪监控,准确分析和掌握指标运行态势,对滞后指标及时预警提醒和专项督查督办,督促被考核单位扎实抓好“回头看”,查漏补缺“促提升”,真正发挥考核督促改善的作用,不让考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有效杜绝“目标考核年年有、工作成效原地走”的现象。
曹莉、关梅 (镇雄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