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产业 >

禄劝九龙“红军洞”烈士遗骸安葬

2023-05-07 11:03:38   云南日报

原标题:禄劝九龙“红军洞”烈士遗骸安葬


(资料图)

5月6日,禄劝县九龙“红军洞”烈士陵园举行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本报记者 黄兴能 毕波 摄

5月6日,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隆重举行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牺牲在禄劝九龙落水洞的21名红军烈士及5名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的遗骸,安葬在新落成的“红军洞”烈士陵园。

九龙金钟山下,青松翠柏间,红军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上午10时,音乐低徊,礼兵稳稳抬起覆盖着五星红旗的烈士棺椁,拾阶而上,将烈士遗骸庄严安葬。

金沙澎湃,见证奇迹。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余红介绍,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两过禄劝。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当地百姓和船工的帮助下昼夜渡江,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有些来不及转移的红军伤员不幸被俘,在九龙“落水洞”英勇就义。洞中埋忠骨,从此“落水洞”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洞”。1973年,禄劝人民在“红军洞”边建起了纪念碑和纪念亭。1997年,“红军洞”被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和春节,当地群众都前往祭扫,凭吊忠魂。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2022年5月6日,禄劝县启动“红军洞”烈士遗骸搜寻与鉴定工作,来自中山大学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昆明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20余人组成的专家团队,陆续挖掘出洞671块骸骨,并综合采用考古埋藏学、考古地层学、生物考古学、法医人类学、分子遗传学与碳14测年等方法,对骸骨进行了系统科学鉴定。

“遗骸数量代表了21例个体;年龄最小者十四五岁,最长者45至50岁;生前多营养不良,砍创痕和骨膜炎出现率较高……”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上,中山大学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李法军宣读了鉴定报告。他表示,综合团队研究结果、公认的党史研究文献等信息,可以确定“红军洞”内特定层位所出人类遗骸,是当年被残害的红军烈士遗骸。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怀着景仰之心,依次向烈士墓敬献鲜花。88岁的九龙镇兆乌村老党员白品柱热泪盈眶地说:“牺牲在这里的英雄用热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已经把‘红军洞’的故事讲了67年,只要我还讲得动,我会一直讲下去。”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88年后的今天,在红军渡江处,新建的皎平渡大桥横跨金沙江;烈士牺牲地,城乡繁荣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幕,足以告慰先烈。

记者 谢炜 党晓培 陈创业 夏方海

责任编辑:谭江华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