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产业 >

世界即时看!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2023-06-29 18:05:39   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系列报道之六十九——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云南是文化大省,文化产业是云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全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云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和企业监管处党支部(以下简称“文产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文产处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


(资料图片)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文化产业园区,具有聚集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完善延伸文化产业发展链条、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的积极作用。一直以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支部党员到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与相关文化企业座谈交流

2021年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等内容。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文产处全体党员干部分成3个调研组,深入全省文化产业园区运营单位和民营文化企业,全面深入了解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现状、文化新业态发展状况、传统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情况和困难问题,积极学习借鉴省外经验做法,形成调研报告报省委办公厅。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发现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2018年以前,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工作由原省文产办、省文化厅主抓,曾评选出一些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018年机构改革后,省文产办被撤销,省文化厅被整合,此前评选出的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对此,文产处主动担当,联系省文旅厅商讨此事,经过研究决定,重新评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文化产业园区,同时废止2018年以前评选出的全省文化产业园区。

很快,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牵头在全省开展文化产业园区评选工作。在评选过程中,为确保所选出的文化产业园区的质量和水平,先后派出3个小组,对所申报的文化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经层层筛选评出12家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全省文化产业园区。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园区予以扶持,希望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园区,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文产处党支部书记、处长陈玉柱说。

推动民族服饰走向世界

云南民族服饰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已成为云南一个标志性符号,在文化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把丰富的民族服饰资源转化为服饰文化产业,在传承保护中推动民族服饰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民族服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文产处近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2022年11月至12月,文产处顺应数字产业化发展趋势,采用融媒体传播手段,高水平举办“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2民族赛装文化节”,通过昆明民族时装周、大型文化类户外真人秀等7个大项40余个小项活动,呈现精彩纷呈的民族服饰文化,促进云南民族服饰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推动云南民族服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其中,昆明民族时装周展出近50家民族服饰企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著名设计师在云南采风完成的800多套服饰,集中展示了云南民族服饰文化产业最新成果,为观众呈现原创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觉盛宴。

楚雄彝绣

《丝路云裳盛装中国》携手30位中国著名设计师、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走进七彩云南,通过实地采风、文化探源,汲取民族文化、非遗手艺等元素进行时装设计,集合云南音乐、舞蹈、天然旅拍秀场景观等,打造一场民族与时尚相结合碰撞、自然魅力与文化艺术天人合一的“中国大秀”。

“沪滇山海情文化兴乡村”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推介会上,以彝绣服饰走秀的方式展示了彝绣产品,发布了楚雄彝绣“遇见楚雄”传统纹样、“绿羽仙踪”绿孔雀图样、“福来云往”非遗联名三大系列文创产品,并正式启用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标识——“孔雀码”。

“此次活动全面展现了楚雄彝绣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的丰硕成果,有效推动彝绣产业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文产处二级调研员毛旭华说。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文产处收到了一封由40名云南农村绣娘联合署名的“感谢信”。这封信背后的故事,起源于“纺染织绣产品创意设计培训班”。

文产处在一线调研中发现,云南农村有很多绣娘,这些绣娘手艺好但缺乏审美、创新和市场意识,她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承接附近服饰加工企业的订单,按照工厂指定的图案制作刺绣产品。因此,大多绣娘收入不高、就业不稳定,甚至有一部分绣娘由于生活所迫而外出打工。

支部党员走访调研彝绣企业

为帮助农村绣娘提高收入、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文产处依托沪滇文化帮扶协作机制,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开设纺染织绣产品创意设计培训班,组织云南农村绣娘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如何将时尚元素与民族工艺融合,提升云南民族刺绣产品的质量。目前,培训班已举办三期,120多名农村绣娘接受了培训。

玉溪市元江县的民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杨燕,是2021年纺染织绣产品创意设计研修班的学员。“以前,我们制作的产品打不开市场,只能在元江县本地或者周边销售,上了培训班后,我学会了将时尚元素与传统工艺结合,自主设计的产品档次更高、种类更丰富,销路也更广了。”杨燕说。

今年5月16日至18日,杨燕带着她创新设计的民族服饰登上了北京国际时装周的展台,接到了不少国际订单。杨燕不是个例。近年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推动下,许多云南农村绣娘们自主设计制作的刺绣产品先后登上了上海国际时装周、北京国际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的舞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云南民族刺绣工艺。

“我们希望通过培育一批具有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绣娘,辐射带动更多农村绣娘,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产业,实现‘十万绣娘十亿产值’的经济效益,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陈玉柱说。

责任编辑:李敏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