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冬日的暖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贵相维草莓基地的主人张贵相正在草莓大棚里劳作。“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的“西畴精神”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身患残疾的她,不等不靠,自立自强,闯出一条巾帼创业之路。
(资料图片)
再难也要站起来
张贵相一家原本生活在新马街乡马街村委会克丘村小组,过着普通的务农生活,虽不富裕,却也不乏滋味。2010年,张贵相出生20天的女儿确诊脑瘫。过了一段以泪洗面的生活后,夫妻俩分工,一个在家负责干活赚取医药费,一个背着女儿辗转昆明求医问药。来到昆明,见到了不同的脑瘫家庭,大家艰难求医却永不言弃的精神鼓舞着张贵相。不幸的是,在2013年的一次就医途中,张贵相遭遇了车祸。手术一个月后,因为没钱在医院做康复治疗,无奈之下,夫妻俩决定先回家。
张贵相查看草莓长势
“每当我独自躺在床上,我就想,我才33岁,还处在最美好的年华,难道往后几十年都要在床上度过吗?”真正让张贵相想站起来的,还是丈夫的叔爷来看她时说的话,“贵相你才30多岁,真的打算让我孙儿服侍你后半生,你怎么忍心……”。
那一刻,张贵相意识到自己不能让丈夫照顾一个脑瘫女儿的同时,还要照顾一个瘫痪在床的妻子。那天晚上,她口齿不清,用只有丈夫才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我们没钱去医院做康复,但必须想办法自己做康复。”“手脚不能动,就用绷带吊起来慢慢活动。”“买不起药,就琢磨用民间方子熏洗、按摩。”一年半后,张贵相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绝不躺着受穷
张贵相虽然身体恢复得不错,但经鉴定属于二级伤残。对她来说,最难的是如何让这个家庭有收入。早在2011年,看到有人种草莓赚钱了,她就和丈夫商量自家也种草莓。康复期间,为了改善经济,夫妻俩决定继续把草莓种植搞起来。2014年,他们把地点选在了远离老家的地方——西畴县兴街镇安乐村民委岜基村小组租地栽种草莓。
为了发展草莓产业,小两口借了创业贷款5万元。可当他们拿到购买的草莓苗时,大部分已经枯死。供货方不承担损失,还把他们的电话拉黑。他们只有借钱又从四川买了3000元的草莓苗。但由于物流缓慢,苗还是无法成活。
“我就不信邪了。”张贵相说,2015年9月的一天,她和丈夫开着面包车连夜赶到位于四川的草莓基地。基地的赵老板见张贵相情况特殊,想找人帮她挖苗,但是被她拒绝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怕草莓苗坏,之后又连夜赶回了西畴。
草莓地没钱请工人,张贵相就坚持出工,跪着为草莓除草。“宁愿跪着干活,也不愿躺着受穷。”抱着这样的信念,张贵相家的草莓迎来了丰收期。“第一茬草莓卖了快两天才有人问津,但早已不新鲜,只得把草莓倒掉,带着顾客直接去基地采摘。”从此,一传十、十传百,张贵相家的草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最多的一次家门口停了近30辆车。
尽力回馈社会
好景不长,由于所租种草莓地地势低洼,2016年到2018年连续遭遇水灾,经济损失达20多万元。接二连三的挫折,并没有让张贵相气馁。她说,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
张贵相家的草莓基地
2019年,张贵相又去了四川“寻医问药”,见识到了新技术——无土栽培。“我跟老板说,必须得学会这个技术。老板说很难,因为无土栽培需要年年杀菌,这种设备对我来说成本太高。”但张贵相没有作罢,经过反复试验,硬是成功了。“无土栽培的草莓口感好,产量高,更避免了水灾影响。2019年,我们基地的草莓利润约20万元。”
如今,张贵相家的草莓种植基地从最初的1亩发展到30多亩,草莓产业逐年壮大。当草莓地里需要雇工的时候,张贵相会优先雇用附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前来务工,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
家住新马街乡坪坝村的龙明富因肢体残疾,多年来一直靠种植田地维持生计,在张贵相的帮助下学会了种植草莓,现在每年有纯收入3万多元。除此之外,张贵相还发动周边群众成立了西畴县贵相维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草莓种植、销售,草莓苗新产品开发。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张贵相组织培训达100余人次,切实解决周边部分群众就近务工难题。如今,张贵相的女儿也10岁了,看到孩子的笑容,张贵相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别人给了我很多帮助,如今我有能力了,我也想尽一份力量回馈社会。”但是张贵相也坦承,自己在更新草莓种植技术的路上遇到了瓶颈,希望能得到相关方面的帮助,助力她不在农业这条路上掉队。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谭江华/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