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年来,盐津县大力发展以乌鸡、肉牛、竹为重点,蔬菜、茶叶等产业为补充的“3+N”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深入一线调研,打牢发展基础。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乡镇整合挂联领导、村(社区)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位特点、人力资源、土地状况等要素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乡村组和群众共同使劲,全力以赴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助推产业项目落实落地。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聚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去年10月,盐津县委组织部及时组织乡镇、村(社区)两委、驻村工作队、挂联单位等负责人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点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结合本乡镇、本村实际谈认识、说体会、作打算,累计形成研讨成果200余份。“我们村及时成立由挂村领导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村总支书记任副组长的蔬菜产业发展专班,并聘请产业专干进行技术指导,注重选择、突出特色,形成色彩化、模块化、体验化的多元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探索出“三变六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和镇艾田村蔬菜产业基地,该村党总支书记介绍到。
强化人才支撑,形成聚合效应。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盐津县发挥“组团式”帮扶专家团队在理念上、技术上、服务上的优势,让人才在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推广引进、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等重点环节中发挥作用,推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鼓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动员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在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规模化产业,邀请“田秀才”“致富能手”向群众传授种植技术时,一体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村规民约,进一步把种植技术转化为生产活力,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动力。“我们通过‘科研成果+农技推广+农业生产’的模式,初步完成了农作物良种推广、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科学筛选出了适合本土推广种植的作物品种30余个。每个月,我们都会到一线查看产业发展态势。”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林安松说。
深化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为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盐津县采取“党建+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供销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该县突显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效益,鼓励支持各村将在家留守劳动力纳入劳务专业合作社成员,在发展产业时优先聘用参与务工。这一模式既解决了留守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化解了产业发展用工难的矛盾。群众通过务工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可参与产业发展收益分红。“我们采取‘党建+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红庙核心片区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蔬菜350亩、花生100亩、西瓜50亩。产业发展优先聘用本村劳动力,村民不仅能收取土地流转资金,还有务工收入。目前,辐射带动50余户农户种植蔬菜100余亩,累计实现1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盐井镇椒子村党组织书记杨安永说。
吕军 陈宏梦(盐津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