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一段有关“让修鞋、配钥匙、修自行车”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群众生活的发言迅速登上网络热搜,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发言人表示,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
当下,城市化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商业的发展越来越繁荣,但是我们找一个修鞋、配钥匙的摊子却越来越难。我们曾经熟悉的便利的生活圈离我们越来越远,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在这种背景下让“小修小补”回归生活,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彰显了人文情怀,生动诠释了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便民化和精细化。
“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是人间烟火,更是关系百姓生计。城市生活,既需要有品质的城市环境,也需要有接地气的生活服务。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城市生活真正充满烟火气息,而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充分发挥民生“治”慧,在保证城市环境品质的前提下,把这些“小修小补”融进群众的生活里。
一方面,要强化精细管理。在经营区域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经营区域,不得占用消防通道、机动车道、停车位、人行道及城市其他应急通道等,可集中划定居民小区、广场、开阔地带及传统商业区等设置摊位,给予租金减免,在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做到不影响群众正常出行,造成新的城市拥堵,也让“手艺人”安心摆摊。在执法上,要强化部门协同,城管、应急管理、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注重人性化执法,做到讲法理、讲道理和讲情理,形成容错纠错机制,对违规经营的初次予以指导帮助、再次予以教育提醒、第三次发放行政处罚告知单,拒不改正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创新治理方式。要“问之于需”,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倾听民意、吸纳民智,充分征求群众对发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有效建议,充分发挥每一个市民的主观能动性。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应发挥“头雁效应”,将“小修小补”作为民生项目融入其中,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政府为主导,社会群体参与,群众监督的良性体系,让更多的“手艺人”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群众莫为“官”,要始终以民为本,为“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群众生活点赞!
赵磊(宾川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