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自《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出台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把调查研究之风吹向了干部培训班,在开展各类干部培训时,“现场调研”已经成为了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实际开展中,却有部分学员认为自己“人脉广”,能够要得到足够多的“基础材料”,同时自己又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当起“材料裁缝”来自然也是不在话下。于是乎,现场调研的课程,这些学员便开启了“上车睡一觉、下车拍个照,伸手要材料、闭眼读报告”的“轻松时光”。
这样的调研,或许材料是真实的,调研报告也能经过“裁缝”们发挥“绣花功夫”让其如同“艺术品”一般精致。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调研”,除了能“缝”出一篇“词藻华美”的调研报告之外作用甚微,甚至用“绣花枕头一包草”来形容,丝毫不为过。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实际上,在干部培训班课程中加入调查研究,本意是为了让其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看到优势、总结经验、转化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增长才干,同时也让其在深入的调研中及时摸清发展趋势、掌握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方向,进而打牢干工作、做决策的基础。若干部仅满足于“缝合”一篇“调研报告”,那便已经“走岔了”。
所以,学员参与调查研究课程时,既要深入调查、也要认真研究,切不可当“材料裁缝”缝出“一包草”来。
一方面,参训学员要迅速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因过去的工作成绩和所谓“人脉”而沾沾自喜,要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学员,即使是参与调研自己熟知的产业和项目,也要保持“空杯心态”,带着满满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调查和研究,更要根据调研结果实事求是地起草调研报告,切不可搞“真材实料的假把式”,真正让自己在调研中“有发现、有心得、有收获”。另一方面,调研成果一定要注重运用转化,要把提出的建议、交流的措施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把“绣花功夫”花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基层治理等“关键环节”上去,使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自己工作的强大动力。当然,教学管理组也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在评判调研成绩时不简单“以文章论英雄”,要对各调研组上报的调研报告认真阅读比对,把那些“缝制物”揪出来、丢出去,营造出求真务实的良好培训氛围。
(通讯员 赵磊)
责任编辑:李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