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东西部协作等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选派干部挂职已成为一项经常性、普遍性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干部挂职工作在实践中也显露出一些弊端,导致干部挂职工作变形走样,工作成效打折扣。
一是责任压实不力,某些基层单位认识不到位,认为援派挂职干部只不过是来“做客”的,担心挂职干部担不了大事,把最轻松简单、无关紧要的工作留给援派挂职干部,工作要求不高,纪律要求不严,责任压得不严不实,导致挂职干部管理缺失,给某些挂职干部提供了“混日子、熬时间”的可乘之机,挂职工作成效大打折扣。部分的挂职干部在新单位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态度,更有甚者干脆不来,“挂职”成了名副其实的“挂名”。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某些援派挂职干部到基层单位一段时间后,发现“援派单位管不到,基层单位都不管”,思想逐渐放松,在基层单位不干实事,得过且过,援派挂职变成了“放放假,旅旅游”。一些外派挂职干部因环境的差异,包括管理理念、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生活背景、领导方式方法艺术、人际关系往来的变化,显得无所适从、缩手缩脚,产生“水土不服”现象,影响了自身能力的发挥以及工作的推进,如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三是作用发挥不好,援派单位对援派挂职工作缺乏重视,在挑选援派干部时,未充分考虑援派干部的能力、专业,对援派干部思想审视不够,某些单位更是故意把游手好闲、消极散漫的人员援派外出挂职,导致部分援派干部到达驻地后,角色难以转变,更不愿意通过学习来提升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中思路不清、政策掌握不足,能力发挥有限,工作落实不力。
如何解决援派挂职干部工作效果“打折扣”的问题?笔者认为当把好“三关”。
把好选人用人关。各单位加强对援派挂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在选派人员时从能力、品德、政治方面选派能人、强人。相关部门加强对援派单位选派挂职干部的审核审查,确保援派干部有真材实料,在基层能干事、肯干事。
把好思想认识关。相关单位加强对援派挂职干部思想教育,引导挂职干部牢固树立“实干实绩”意识,主动适应挂职工作,不能把挂职锻炼看成为提拔重用“打基础”“做铺垫”,必须找准定位,低调服从安排,快速转变角色,扎扎实实在驻地干实事、干大事。
把好制度管理关。要健全完善监督考核管理制度。对待挂职干部像对待本地干部一样,同管理、同要求,不搞特殊化。规范建立挂职干部的日常考勤、请销假制度,与本单位其他干部同标准开展平时与实绩考核,不可放宽标准区别对待。综合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走访了解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了解挂职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全面掌握挂职期间现实表现,坚持绩由事考、人,形成良好的援派挂职工作风气。
黄赠霖(马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