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海县最大程度保留乡村原生风貌,同时突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对村居、庭院实施“小改造”,进行“小设计”,打造“小景观”,实现“小效应”,带来村庄“大变化”“精提升”。
门前“小改造”,农户“大提升”。走进通海县石邑村,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张开大伞,村民们在树下消暑纳凉,孩童们围着柳树嬉戏,热闹非凡。石邑村党支部秉持“保护古树、融合发展”的原则,利用原有的古树打造村庄景观,让其成为村庄生活最大的亮点。据不完全统计,石邑村有古树群4个、古树70余棵,“乡愁广场”就是选取其中1个古树群打造的,既保留了古树原有的姿态,又让文化融入了村庄生活。石邑村还将保护古树列入村规民约,通过推行“党员+群众”古树认养挂牌公示,由党员带头与群众一同认养古树50余棵,群众自发拆除自家院墙16家,把之前靠近墙根的古树还给村庄、还给自然,一派优美的木林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墙壁“小风景”,文化“大内涵”。斗笠山下,白米洞前,粮田万亩;虾沟鱼凼,水塘库边,虾跳鱼跃。漫步在通海县六一社区整洁的村道上,一幅幅映入眼帘的彩色墙绘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就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使六一社区焕发新生。近年来,六一社区以“一墙一文化,一墙一特色”的艺术墙绘为切入点,以党的建设为引擎,结合本村特色产业,在居民楼的墙体上绘制乡土民俗画36块,分块展示农民生产劳动的场景,将农耕文化与观光旅游有机融合,一幅幅生动的彩绘墙不仅扮靓了村居环境,还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更激发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增添靓丽色彩,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
庭院“小闲地”,功能“大转变”。通海县五山村立足本地空闲庭院和劳动力等实际情况,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整合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利用依山就居的地理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盆景产业,推进庭院经济提质增收。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进云南中卉御芳园林有限公司,建成10余亩的花桩盆景育苗基地,将农家庭院变身盆景展区,重点培育盆景素材苗木,开发苗木盆景优势产品,不断扩大受众群体,延长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乡村价值,举办通海县五山村“盆景文化节”,节庆期间共接纳游客4000多人次,盆景交易额达200多万元,进一步展现五山村独特乡村生活方式,为提振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周媛(通海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马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