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系列报道之十——
马龙区新楼房村党总支: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资料图】
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近年来,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党总支(以下简称村党总支)积极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方向,紧抓“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创建机遇,通过探索“党总支+公司+合作社+生产组+农户”的联产联利新机制,助力群众增收、集体增益,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好路子。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记者来到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蔬菜产业基地时,菜农赵志刚正带着几位合作社社员在田间查看蔬菜长势,为次日凌晨“砍菜”做着准备。他告诉记者,这片地过去主要种玉米、土豆,村民每年再苦再累也就能挣个温饱。而现在,这片地已由村集体集中流转使用,打造成为了蔬菜基地,一茬卷芯白亩产值就达8000余元,不但社员能分红,菜农能挣工资,村集体也从中有了收益。
工作人员入户家访
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赵吉飞告诉记者,地处曲靖市与昆明市交界处的新楼房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毗邻大城市,果蔬销路不错。而且,村里确权耕地面积较大,群众人均拥有耕地面积5.8亩,很适宜规模化、机械化发展产业。但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思想放不开、持观望态度,种植业单打独斗、零散发展现象十分普遍,乡村产业迟迟未能得到有效壮大。
村民自己动手美化家园
近年来,村党总支结合“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创建要求,积极坚持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创新探索了“村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营抱团发展模式。这个模式通过“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的方式,采取打破“村界、组界和户界”限制,由村集体统一将村内300户群众4552.49亩土地全部集中进行流转使用。然后对土地进行连片规划、破埂、整形,使得土地面积增加到5067亩。
蔬菜移栽
依托集中起来的土地,村党总支又带领村集体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不分区位优劣、地力肥瘦,通过1亩1股的方式,以农民自愿原则,将土地换算成股份,公司向农民颁发股权证,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形式,由公司建立烤烟种植、玉米生产、蔬菜种植、羊肚菌种植、肉牛养殖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个建筑队、1个家庭工厂,形成集村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一体的新型利益共同体,全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统一务工。
开展志愿者活动
得益于抱团发展模式,短短两年,新楼房村的蔬菜基地、育苗工厂、林果基地等不断建成投产。
用制度实现公平
“我们把土地交给公司,不但有入股分红,我自己还在公司工作,有双份收入。”新楼房村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员生产组长晏志文告诉记者,在党总支引领下,按照“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联营发展模式制定了工资分配制度、分红办法和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公司对净利润按5:3:1:1的比例分配,即:50%用于群众分红,30%用于公司和基地再生产投资,10%作为市场风险兜底基金,10%作为村集体收入。
农户采收西兰花
村党总支还严格根据公司法,对村集体企业进行管理。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股东代表大会作为最终决策机构,明确职能职责,严格执行公司财务与村委会财务分离和公司财务独立运转制度,实行村委会干部和村组干部参与公司发展“零报酬”、公司接待“零开支”管理。
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新楼房村构建起“种、养、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全村俨然一个联系紧密的“大农场”。2022年,新楼房村通过公司统一组织各合作社,连片种植烤烟2500亩、玉米1000亩、蔬菜3000亩、羊肚菌50亩,发展肉牛300余头,实现收入2000余万元。全村300户入股农户,年均每亩获得800元最低土地分红保障金,户均实现土地分红收益1.35万元、农产品销售净利润分红2000元。同时,村里的无职党员和有技术的劳动力则进入公司担任生产组长,每人每月发放3000元工资,普通务工村民则实行计件工资。2022年,当地进入公司务工的村民,平均获益2.5万元至4万元不等。
采收羊肚菌
近年来,该党总支由于突出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和群众增收效益,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刘宇 邹鹏
责任编辑:李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