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产业 >

重走红旗渠,感悟和传承红旗渠精神

2023-03-23 17:01:35   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曾永会)3月22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重走安阳市林州红旗渠,了解先辈修建红旗渠的奋斗史,感悟和传承红旗渠精神。


【资料图】

采访团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林县(现林州)许多村名都冠以‘水’,诸如张家井、李家池,连给孩子起名也都带上个‘水’字,男孩子叫水旺、来水,女孩子叫水英、水莲。”在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为采访团讲述红旗渠建成前,林县人民盼水心切之表现。

从前的林县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这首在林县广为传唱的歌谣曾是当地缺水的真实写照。

采访团参观红旗渠青年洞

1959年,一场特大旱灾突如其来,林县境内河流全部断流,这让本就缺水的林县雪上加霜。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下定决心要从源头上解决干旱问题,他积极与山西省平顺县协调,成功启动“引漳入林”工程,在悬崖绝壁上建70.6公里的总干渠,将山西的漳河水引入到林县。

1960年元宵节,杨贵率领37000人的修渠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太行山。缺钱了,就组建工程队到全国承揽工程,用挣回来的钱补充红旗渠建设;缺物资了,就想尽各种土方法,烧成石灰。林县人民用聪明才智加拼命苦干“垒起”城堡,抵御困难。

1960年11月,林县县委接到中央指令,因自然灾害和经济原因暂停红旗渠的施工。为了在不违背中央指令的同时推进红旗渠工程,一支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主动来到山崖前,坚持推进红旗渠修建工程。八个月后,在这群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咬牙坚持下,隧洞顺利凿通。为纪念这支青年突击队的功绩,这个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山西省平顺县政府和人民功不可没。由于红旗渠引水的渠首在平顺,林县民工需要前往平顺修渠。平顺县政府要求,要本着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林县的事情当作自家的事情来办,有房的腾房、有场的腾场、有庙的腾庙,尽力为修渠民工提供保障和帮助。

在各方努力和长期坚持下,1969年7月,红旗渠全面建成,历时近十年,总长度1500多公里,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修建红旗渠需要凿开坚硬的石壁

这条渠为什么要叫“红旗渠”?讲解员解释道:“这是要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面旗帜,让大家义无反顾地朝着红旗所指的方向奋勇前进,建成真正造福林县百姓的‘河’。”

红旗渠奔涌至今,养育了一代代林县人,红旗渠精神也传承至今,融入林县人的血脉里。如今,在新时代林州青年身上,红旗渠精神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24岁的刘芳鸣为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带领团队创作了红色历史舞台剧《红旗渠·恁家在哪里》,公益演出累计15场;林州市红旗渠消防救援队驻守在红旗渠畔45年,护卫一方安全……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红旗渠精神永流传。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好红旗渠精神,在新的开渠路上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功绩。”采访团成员们纷纷表示。

责任编辑:李敏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